這幾天在各大網絡媒體的科技板塊都可看到這樣一則新聞——《蘋果超越中石油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企業》,這則標題中的兩大主角蘋果和中石油,其實是商業格局中兩個非常極端的形態,分別為創新和壟斷,因此,對應這個標題,你便可以把這則新聞解讀為創新超越壟斷。 蘋果作為全球頂級的科技公司,一直以來恪守創新的發展思路,iPhone、iPad等產品的成功面世,不僅讓世人對蘋果的創新能力嘆為觀止,同時也讓蘋果股價步步走高,為蘋果超越中石油創造了條件。 而作為國內最大的石化企業,中石油占有絕對的壟斷地位,考慮到中國的人口基數以及對石油等化工產品的龐大需求,中石油兩千六百多億美元的市值并不夸張。因此,對于蘋果的市值超越中石油,我們應該有更深刻的思考。 一,創新對壟斷的挑戰 雖然蘋果和中石油分別為兩個不同行業的頂尖企業,但是由于其商業形態分別代表了創新和壟斷,結合商業并沒有絕對界限的特征,似乎說明足夠的創新力對壟斷是可以形成挑戰的,這也是我們一直強調企業應該以創新為本的理念所在。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,二者所從事的行業是如此的不同,我們可以說IT這類高科技行業一直以來是以創新帶動發展,可以說是創新無止境,而對石化等行業,似乎已經成熟到難以創新甚至無需創新的地步。 二,創新的成本和風險 創新并非沒有成本和風險,甚至一步走錯都有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。雖然蘋果的產品本人并不喜歡,甚至可以用討厭二字來形容,但筆者卻非常佩服蘋果的創新精神,從蘋果產品的背后,我們應該思考這種創新需要冒多大的風險,多大的勇氣,更何況這種創新,并沒有因為蘋果的高速發展而呈現疲態。 三,創新背后的高回報 創新背后伴隨著高風險,當然一旦成功,高回報也隨之而來,有幾個數據能反映這一點——自從2007年蘋果發布iPhone以來,其股價已經上漲到當初的三倍多,如今iPhone占據蘋果公司30%的收入來源。有人預測,今年初蘋果發布的iPad平板電腦至今年銷量有望超過有9年歷史的iPod,屆時蘋果的股票有望再一次被拉高。 顯然,蘋果的創新精神為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,除銷量攀升之外,蘋果產品的售價過于昂貴也是一個原因。為此,筆者其實非常抵制蘋果的產品。不可否認,蘋果的高端路線走得非常成功,以至于把自己標榜為貴族產品,但是這種思路并不一定適應主流消費者的認可。尤其在國內,蘋果的產品只能說是小眾,因為消費者的錢包并不是足夠鼓,是否需要消費蘋果這種高端產品是一個問號。另一方面,蘋果的高價格讓這個品牌已經淪為了暴利的象征,顯然有些欺人太甚的味道,為此,其實國內很多消費者對蘋果這個品牌并沒有什么好感。 但無論如何,你不能否認蘋果的偉大,雖然蘋果的市值只是暫時超越了中石油,而且后來迅速回落,但拋開價格、利潤等因素不談,蘋果的創新,卻是可以永遠載入商業史冊的。 |